: 0317-20730988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信息

电子化或将成为童书下一个增长极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22

 

随着新媒体兴起,新媒体终端呈现多元化特点,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端、平板电脑端、专业电子书阅读器等各种终端,构成了出版数字化的技术背景。

2011年,“咿啦看书”创始人任晖的女儿4岁,他送给女儿一个平板电脑。女儿对它兴趣盎然,一段时间后,她就把任晖送给她的点读笔扔在一旁,这让任晖感到失落,彼时的他正经营着一家点读笔企业。同时,他也敏锐地察觉到,交互式动画书将是一片蓝海。

作为资深的出版人,海豚出版社总编辑吕晖也感同身受,“当我们提到图书,会想到由纸制、皮制或金属雕版等各类材质做成的方方正正的实物;儿童提到书,首先是一系列的图片、画面。目前,我们认为神奇的虚拟现实的AR、VR技术,已经以儿童玩具的形式率先进入应用领域,有些童书也开始用到这些技术。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下载了一些小程序、小应用或者小游戏,摆弄半天还不会玩,家中小孩拿过手机,没有人教他怎么用,他却仿佛天生就会用。”

《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803.2亿元,其中童书占整个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比达到24.64%,规模达到200多亿元,目前,国内500余家出版社做童书的达到470余家,市场潜力惊人。

面对不断变化的数字发展趋势,安徽少儿出版社社长张克文认为,我国有3.67亿少年儿童,有7.72亿网民,10至19岁少年儿童网民规模超过1.5亿,中国童书出版跨媒体的需求巨大。政府也在高度重视并推动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并专门出台各种政策鼓励转型。随着新媒体兴起,新媒体终端呈现多元化特点,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端、平板电脑端、专业电子书阅读器等各种终端,构成了出版数字化的技术背景。

儿童读物多为图画书,但是对于图画书如何进行电子版转化是整个市场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当前二孩政策的放开、家长对于孩子早教的重视也前所未有,不同于其他读物,儿童图书更强调的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性,但是儿童读物售价高、更迭速度快、交互性差又成了这一市场的一大痛点。

实际上,早在5年前,传统出版业已经开始了童书电子化的尝试和探索,一家传统知名童书出版机构制作的一款电子童书,当年登上年度十佳儿童手机应用的榜单。这本童书采用了仿3D技术、多点触控、重力感应等多项数字出版技术,由于引进费用和本土化加工的成本较高,用户付费购买习惯尚未养成等现实情况,还处于赔本状态,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现状。

如今,几年过去了,知识付费正在到来,技术壁垒也正在被拆解。

目前,绝大多数中国童书出版社基本上完成了纸质图书的初级数字化进程,并在产品上实现突破,通过二维码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AR、VR)技术,增加图书的附加值,拉长产业链,并且探索平台和流程的再造。

但另外一个有关成本的问题又凸显出来,国内外想做动画书的创业者不在少数,但受限于技术壁垒与高昂的制作成本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其实用市面上的技术与程序也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我们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页,使用我们独立研发的引擎,倒入素材便能瞬间生成各种动画。”

从2013年到2016年间,“咿啦看书”闷头摸索,从第一个员工做出模版,到如今60多名工程师为交互平台效力。“我们将每个动画效果、游戏功能引擎化、工具化,每一个功能所花费的时间,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个月。让原来需要写代码的东西,只需要像制作课件一样简单。”

对于咿啦看书的自主研发引擎,任晖也有将之开放出去的打算,“让全世界的出版机构用我们的工具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图书,就连老师之前用Flash制作的动态课件也可以用我们的引擎快速实现。这会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模式,每一个出版社或者是个人都可以去做,且只能在我们的阅读平台上进行发行和下载”。